为进一步推进特色高水平学科建设、打造学科发展新优势,7月1日,我校科研处在行政楼第一会议室组织召开“纪录影像志”视频媒资数据库建设情况及新媒体矩阵账号策划方案汇报会。董事长康启鹏,校长李晓光、副校长张勇、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高海英出席并听取汇报,地域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全体人员,满族艺术研究院相关人员,商学院、文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副院长,信息技术中心、科研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张勇副校长主持。
今年,我校“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播”学科(群)成功获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群)建设项目。作为该学科群的重要研究内容,校级重点课题“纪录影像志”视频媒资影像库现已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果。该项目聚焦“地域文化”主题,以高清视频、历史影像等为核心建设内容,广泛汇聚校内外多方视频、音像资源,统一进行数字化采集、整理和剪辑,并按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特色文化、人物传记等不同主题统一编目,目前已经整理完成超过10万分钟的影像数据资源。同时,我校计划以“高校原创IP”为核心,围绕原创作品、地域文化、民间民族文化艺术等方向,开展新媒体矩阵的持续运营和内容输出,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文化IP孵化平台,提升学科社会影响力与文化传播效能。
康启鹏董事长和各位校领导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项目组的前期工作和未来规划,并提出:高质量、原创性的数字化资源建设至关重要,高校原创文化IP的新媒体传播是大势所趋。在学科建设方面,“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播”学科群的核心在于保护与传播,该项目直接提供强大的数字化资源基础数据和创新性传播渠道新媒体矩阵,在助力科研工作方面可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研究素材,尤其对地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学、口述史等研究方向是重要支撑;另外,数据库建设和新媒体运营为学生提供了真实、前沿、跨专业的实践平台,是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
未来,我校要将数据库建设与新媒体传播深度融入服务地方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战略,为推动民族民间文化抢救性保护、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为繁荣地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贡献光华智慧和力量。(供稿单位:地域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杜娟 校对:刘安妮 初审:李昕阳 复审:曹红梅 终审:赵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