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口头诗学的当代建构”学术研讨会成功在我校举办

扎根文化沃土,汲取源头活水。12月20日—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长春光华学院共同主办的“口头诗学的当代建构”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市国色天莲康养度假小镇成功举办。会议邀请国内顶级专家学者,以跨学科的深入交流,挖掘口头传统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旨在共同搭建起学术创新的研究平台,推动口头诗学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FFEF0

10月21日上午,口头诗学的当代建构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由长春光华学院副校长张勇主持。长春光华学院校长李晓光出席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民族文学研究》主编丁国旗致辞;内蒙古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纳日碧力戈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郭崇林,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副秘书长王锦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高荷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十余家学术研究机构莅临现场。

57139

长春光华学院副校长张勇主持

长春光华学院校长李晓光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在全球文化多元互动、本土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口头诗学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涵盖理论深化、实践拓展、传承创新等多元研究维度。口头诗学在当代的建构研究,不仅是文化传承语境下的深度探索,更是我们找寻自我身份认同、树立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通过搭建这样的平台,可以深度融合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为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人类文化共同体贡献时代力量。

5D32A

长春光华学院校长李晓光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丁国旗在致辞中表示,口头传统是民族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研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做有组织的研究,要挖掘口头传统的当代内涵,最终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社会当下服务。并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应站在当下视角对其进行当代阐释,为当下所用是从事学术研究的根本所在。他希望本次研讨会的与会学者都可有独特的问题、独到的见解、突出卓越的贡献,彼此产生学术的交流和碰撞。

4B41B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丁国旗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专家与学者以“口头诗学的当代建构”为主题进行主旨发言,由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艺术学院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国伟主持。会议围绕“口头诗学理论方法论探讨”“融媒体时代的口头传统”分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参会专家从理论溯源、传承策略、文本互动等多维度切入,探讨其方法论根源及体系方向拓展,为口头诗学当代传承创新、丰富文化内涵、融入当代社会拓宽文化视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考。

7A259

54730

A5FDE

8B1A4

9BE82

12月21日晚,专家学者前往吉林省东北二人转博物馆,共同观看全国首部二人转主题沉浸式文旅演艺《戏韵关东》。通过独特的沉浸式体验领略二人转的唱、说、扮、舞、绝等艺术特色。

8AAD5

76352

12月22日上午,与会专家学者前往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弓通村进行文化探寻调研。先后观看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洪年及其家族成员共同展示的乌拉陈汉军单鼓舞蹈与相关的“太平鼓”“腰铃”“鼓鞭”等乐器。下午,前往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的魁府、后府、萨府进行调研,对乌拉街三府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通过田野调查,为口头诗学研究采集鲜活素材、捕获现实难题,让学术扎根乡土、文化反哺民间,将理论研讨与实践紧密连接。

9B14E

CF316

82A3B

本次“口头诗学的当代建构”学术研讨会,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聚集口头诗学研究相关的专家学者立足本土文化,构建当代理论框架,探析融媒体语境下的传承新机,为口头诗学研究探寻“源头活水”,为口头诗学注入了时代新活力、开辟了新前景!(供稿:科研处 初审:张晓瑞 复审:刘安妮 终审:赵 健)